20101212_棕櫚酒_01   來到聖多美一段時間了,可以開始慢慢側寫一些所見所聞。

  聖多美是麵包果、棕櫚樹的天堂,四周環海的他有著富饒的漁產。這裡的居民原先住著與世無爭的生活,懸在幾那亞灣的外海上遺世獨立,直到歐洲人開始向全世界侵略。

  棕櫚樹算是聖多美重要經濟作物之一,曾在一位聖多美畫家的筆下,訴說棕櫚在聖多美人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。棕櫚油可以當成烹煮的食材,也是夜間煤油的替代品,點亮聖多美的夜空。不過也是許多燙傷病患的肇因,滾燙的棕櫚油紋身絕不是件好受的事。

  棕櫚樹的另一個產物——棕櫚酒則是今天的主題。

  來到聖多美前便已聽聞棕櫚酒的大名,像是可爾必斯的白色稠漿,喝起來酸酸甜甜,相當誘人。不過若是知道他的製作過程,包準不會想再喝第二口。

  人,因無知而幸福。我們決定先別知道他是怎麼製造的,嚐一口再說。

  可是在首都Agua Grande遍尋不著他的蹤跡,商店裡賣的盡是紅白酒或啤酒。聽說棕櫚酒得下鄉尋找,他算是聖多美鄉井小民私釀的小酒,有時路旁的小販偶可見棕櫚酒的身影。老舊的瓶身,瓶口簡陋的以膠帶折成瓶塞封口,瓶裡裝著濃白的棕櫚酒。

  或是在南部Caué看診時,熱情的病患會拿他來當謝禮。

  已經不在南部看診的我們,最後靠著老馬識途,來過聖多美的建璋學長帶我們到Trindade尋找,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酒竟在另一條岔路。

  原來前往咖啡山的路上,經過Trindade中心後,往Y字路口另一個方向去,一路上全是棕櫚酒的攤販,有些是5L的大瓶,一杯杯賣給附近的居民。沒喝過的我們怕喝不習慣,先買了一瓶1L的小瓶試試看。

  和國外進口的紅白酒相較,棕櫚酒便宜到不行,足足少了那些舶來品一個零。

  手上的棕櫚酒還真像一瓶酒瓶裝的可爾必斯,白色的酒漿仍不斷的冒泡,應該尚未發酵完全,裡頭還在激烈的反應中。聽說冰在冰箱太久,棕櫚酒可能會在冰箱裡自爆。

  喝起來的味道果真是酸酸甜甜,像帶有酒精的可爾必斯。因為是民間私釀,酒精濃度無從得知,不過喝完之後,身體慢慢熱了起來。口感帶有鄉間的粗獷,不假修飾的直接。

  下次咖啡山門診結束後,再去Trindade找找吧!

  喝完後,總是有點好奇製造過程。我們的家教Nady說,棕櫚酒的製作方法很簡單,農人爬到棕櫚樹的上端,在樹幹鑿了一個小洞,將瓶口與小洞接合,再以麻繩一圈圈捆起來。

  三四天過後,再爬到樹上解開麻繩,取下瓶子後便是滿滿一瓶的棕櫚汁,那時是棕櫚汁糖分最多的時候。經過發酵過後,就可以直接上市了。

  當棕櫚酒的甜份越低的時候,酒精濃度也越高。

  聽起來似乎沒有令人反胃的地方,不知是家教太輕描淡寫,或住在市區的他不懂得鄉下的生活。總之,在我們了解現實前,繼續無知的幸福下去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p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