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 整外門診第一天,十位限診名額瞬間被掛滿,也把未來兩個月可開刀時間佔滿。下週起,大概可以停診兩個月,之後再重起爐灶。

02. Hamilton是所有翻譯中最伶俐最積極的一位,有他協助門診與刀房業務,可以讓門診流程變得更加流暢。

03. 在聖多美,誰也不願意照護傷口。我們已經配合當地醫院行事模式,開立處方箋讓病人到掛號處繳費與到藥房購買必須耗材,再請病人到換藥診間讓當地護士更換敷料,但依舊得被拒絕的下場。他們寧可空著診間,護理人員不知去向,只為了等候聖多美醫師的病人。台灣人的病人,你們自己想辦法,雖然這些病人也都是聖多美人。

04. 一個好的橡皮圖章是能夠清楚的把圖案複製到紙上,用了不沾手,也不會把紙張弄得滿是汙漬。

05. "討論"了一個多月,直到正式門診後,終於了解我們流程的設計,我們是該歡喜還是難過?可不可以聽別人講完話?可不可以不要只顧著自己所想的?

  爲什麼我們要設計門診病歷單張?為什麼要把所有檢驗印好貼上?為什麼我們麻醉前評估只檢驗血紅素與空腹血糖?為什麼我們連這邊有什麼高血壓藥可用還得寫張參考指南?為什麼我們要做衛教單張?

  我們怎麼都不知道我們是在監督下,設計出整個換藥門診流程,什麼時候道家思想貫徹了醫療團?在無為之治下,原來我們備受指導,難道我們要用眼神,看出別人心中的疑問嗎?

  這個也這樣講,那個也這樣講。我們到底是怎麼了,窮凶惡煞嗎?為什麼不能當面講?醫療的東西,對就是對,錯就是錯,還要顧忌什麼?

06. 走進中央醫院?什麼都不了解,就可以走進中央醫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p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