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覺時序已經來到了五月,距離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,得好好把握在聖多美的時間了!未來回到台灣的血汗醫院後,難能再有像這樣的日子,能為自己的生活多加紀錄。

  寫一篇文章有點累人,得搭配天時地利人和,想找一個完整的時段舖成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而且自己很容易浪費瑣碎的時間,常常一晃眼,一個晚上又過去了!

  Of course, it's not appropriate to write "something" on the internet. However, there are a lot of "something" in this group and there is never "somebody" to do "something."

 

Happy List of May 1

01

  今天吃到來到聖多美最鮮美的螃蟹,我們猜想這些螃蟹大概是最近才捕獲上岸,肉質有彈性不鬆軟,微辣的調味一絲不漏的滲入,蟹殼蟹肉都能嚐到好滋味!內層的蟹膏搭上剛烤好的奶油土司,更是絕配。不過我要聲明,高膽固醇的蟹膏我淺嘗而止!

  飯後前往Diogo Vaz,是聖多美三大莊園之一,過去主要作物是可可,也就是巧克力的原料!與Agostinho Neto (五千元莊園)咖啡山相較起來,他的規模算是最小的!不過我相當喜歡他的地理位置與週遭環境,前方面對的浩瀚無際的大西洋,背後是約兩千公尺高的叢山,山間雲氣繚繞,位於山簏的Diogo Vaz艷陽高照。

  村落裡屋舍儼然,雖然老舊了些,卻不會髒亂不堪,還可以感受到過往莊園生活井井有條的氣息。莊園的後方是一個偌大的蓄水池,從微涼的山頂上引下源源不絕的活水。婦女們在入水口清洗衣物,孩子們則在一旁水中嬉鬧。聽其中一個小朋友所述,蓄水池最深處可達七公尺,說完便撲通的跳入水中,享受烈陽下的涼快。

  Diogo Vaz是過往的可可莊園,不過現在可可樹的初製工廠位於約10分鐘車程遠的Monte Forte,目前法國人擁有其經營權,收購附近數個社區的可可產量。隨意的與工廠守衛攀談了幾句,沒想到他們竟然同意讓我們入內參觀,他們甚至還當起了解說員。

  可可變成巧克力的過程,我想大概就像是毛毛蟲變成蝴蝶吧!

  很難想像當樹上的可可收成後,去除的厚實的外殼,將中間附白膜的種子收集成堆,放置在木製凹槽發酵,過程就像是製造堆肥一樣,發酵產生的熱能讓可可變得溫熱,不時散發出濃濃的酸酒味,這時任誰也難以相信他們未來將成為高貴的黑金。

  約莫六天過後,則會將發酵好的可可移至透明帆布搭起的圍棚中,曝曬約八天。若氣候不佳,濕氣較重,則改至一旁的烤爐將其烘乾。當可可果實乾燥後,便是巧克力的最原始原料,這時候就像大顆的花生,咬下後則是滿嘴的100%純巧克力!這比市面上所說的99%還純呢!

  雖然國際市場將可可炒的天價一般高,可這只是西方企業的事。對於第三世界國家來說,可可就和咖啡或茶一樣,永遠是已開發國家剝削第三世界國家的幫兇。一公斤曬好的可可,法國人僅以44,000 Dobra收購,約台幣70元。可是加工後的巧克力呢?小小一顆,有時便得要價3-5歐元以上!

02. 新剪刀好用,紗布家庭代工恢復正常速度!

03. Solved something between u and me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p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