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不是一個太難診斷的疾病,一台血壓計足以。難的是如何將竄高的血壓控制得當,尤其當病人病識感不足,我們之間又隔了一道語言障礙時,常常會不盡人意。

  有一位51歲女性,罹有高血壓多年。初次會診時,血壓高達210/140,他抱怨時常有頭痛頭暈的症狀,時而覺得呼吸困難,運動耐受性低,胸部X-ray有心室肥大現象。下肢水腫、冰冷,左側更顯嚴重,前脛出現一方形淺層傷口,偶有滲液。走路跛行,易感到疼痛。

  懷疑其心室肥大(Ventricular hypertrophy)和週邊動脈血管阻塞(PAOD)應與高血壓有關,所以我想要積極控制他的血壓。

  單利尿劑(Furosemide)應無法完全控制其血壓,所以第二次回診時,合併鈣離子通道阻斷劑(Nifedipine)。之後又添加Aspirin,1#, QD,改善PAOD的問題。加上其抱怨上腹疼痛,偶有胸口灼熱感,懷疑是慢性胃炎或胃食道逆流,又得添加Cimentidine和Al(OH)3,1#, Q8H。合計一天他得吞下五種藥物。

  經過一個月藥物調整後,他很規律的每個禮拜回到我的門診,也都有按照醫囑購買藥品,血壓仍是高得驚人,有時候舒張壓都比我的收縮壓還高!Furosemida和Adalat均已1#, Q12H,難道還得再加藥嗎?

  正想再加上ACEI時,忽然閃過一個念頭,聖多美人最喜歡講Não tenho problema,說不定他們和醫學生一樣,每次被問有沒有問題的時候,總是回答沒有,不懂的時候也說懂了。

  果不出其所然,每天真的有吃三次藥,每一種藥天天也都吃了,但每一種一天只有吃一次。

  所以上一週我畫了一個表格給他,寫上了每一個時刻得吃哪幾種藥,並請他買藥後,回到門診讓我檢查,再請翻譯教導他如何服藥。

  今天終於出現令人滿意的結果,血壓回到正常的120/75,所有頭痛頭暈症狀均已緩解,淺層傷口也已復原,唯水腫依舊,可能還得靠利尿劑能不能把水拉出來。

  看來未來若無法簡化藥物使用,得靠表格解決複雜的服藥方式。不過,有些時候,即便是用熟悉的語言,也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,這就考驗溝通技巧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p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