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上還留著Koh Phi Phi的餘溫,通紅的背讓我今天改用手提袋,不敢讓背包的背帶碰到我的身體,不然我會一路回味Koh Phi Phi太陽的驕氣。

  但愚蠢的我換了新裝備,忘了把醫師袍一起帶出門,直到出門五分鐘後才發現提袋少了什麼。幸好我們都會提早出門,所以我急急忙忙跑回宿舍,再滿頭大汗的前往與Peter約定的地點,剛好還有一杯茶的時間,沒讓Peter等我們。smile_regular

  今天是第三個課程的第一天,一樣由Peter帶我們在醫院裡左彎右繞,來到醫院二樓的家醫科,PSU不似台大醫院將職業醫學獨立成一專科,公衛則是另一個學院,也不像台大家醫科特別著墨在安寧醫療,其將社區醫學、家庭醫學、職業醫學等三個領域合併成Family Medicine(FM)。

  交換學生能做的事情不多,因為PSU的家醫科主要工作為門診,其在院內與社區均設有據點,需接觸病人,不會泰文的我們當然窒礙難行。所以Dr. Krishna安排我們每天早上到不同的社區據點跟診,每天由不同醫師帶領我們跟診,週一到週三下午均是SDL (Self-Direct Learning,換言之就是放牛吃草),週四下午跟著居家照護團隊前往病人的家中訪視,週五下午和Dr. Krishna一同回顧本週行程與意見交換。

  兩週內容似乎可以輕鬆度過,而且昨天才放假一天,下週又有週一到週三的泰國新年長假,十日的課程縮減成六天,所以我們來家醫科就像沾沾醬油一樣,一下子就結束了。

  可惜今年無法跟著醫師團隊前往泰國鄉村社區,好像是因為前幾年的成果評估不佳,再加上今年城郊醫院均已有五到六位醫學生實習,無法再多容納兩位外國學生,所以我們只能留在Hatyai市區兩個據點。

  和台大家醫科一樣,怕學生太無聊,總是會安排學生不少paper work,像是這兩週我們必須蒐集超過二十個案例,簡短記錄其主訴、病史、醫師處置與後續追蹤,且兩週後我們必須繳交一份1-2頁的心得報告。所以行程表上的SDL時段,應該是讓我們完成這些有的沒有的書面資料。

  泰國的家醫科門診和台灣差不多,大多是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,需要長期在門診追蹤與取藥,像是今天十五位病人中,就有十位是代謝症候群的病人。其他是些小廟不收的疑難雜症,需要轉介到大醫院做進一步確診。

  泰國醫學生在家醫科所扮演的角色則與台灣大不相同。可能是因為泰國醫生過於缺乏,尤其是鄉村地區醫師與病人比更是懸殊,可能高達1:20000,所以急需大量的人力資源投入醫療工作。

  我們在台大家醫科時,院內是走馬看花,外放在度假;泰國醫學生在家醫科時,得離開醫學院,前往地區門診接病人。在詢問病史後,得做出診斷並開立處方,等同於一位地區的General Praction,只是其處方不具效力,需由老師重複檢閱後簽名,才可以執行醫令或給藥。

  所以同年的泰國醫學生在給藥方面上比我們熟練許多,像是如何選擇藥物與劑量調配都比我們清楚,而我們到了Ri時可能還是懵懵懂懂。這是我們需要再多加努力的地方。

  下午的SDL當然不會有Learning這個選項,填寫完今日的表格,就開始邊整理前幾日的照片邊在網路上流連忘返。今天大概是台灣聯絡日,電池的電力幾乎用在MSN與Skype上:MSN上有好久不見的朋友,人豪有週末狂歡後憂鬱症候群,馥瑄從日本回台灣了,買買則是驚鴻一瞥;Skype上則是和家裡聊了半個小時,聽我媽抱怨一些雞毛蒜皮事,像是我弟竟然被輔導室的老師忽略,同樣是推甄的學生,怎麼可以因為他是社會組、或級分不夠頂尖、或校系不夠耀武揚威,態度就如此敷衍。雖然我六年前就知道他是個錦上添花的老師,只是聽到時還是有點不爽。smile_tongue

  看來這週可以好好把週末的進度補齊,我絕對不能夠拖稿啊!不然下週還有Phuket Island呢!

ps1. 我們快成為那家穆斯林餐廳的常客了,老闆大概都知道我們會點哪些食材和哪種麵類。另外今天還發現一家可愛的冰淇淋店,店裡的杯子竟然是用椰子殼雕成愛心形狀,湯匙也是椰子殼做成的流線型彎柄,改天應該拿照相機拍下來,或者是到工藝店找找看有沒有類似的紀念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p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