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.11.28

Aguá Ize20101128A_醫院廢墟_81

  其實我不是很清楚他的名字,憑著當初團長的口音,在地圖上尋找他的相對位置,最符合的名字是Aguá Ize,如果有錯,未來再更改。

  和咖啡山一樣,這裡曾是葡萄牙殖民時代的一個莊園,城鎮中心設有學校與醫院,學校用來同化非洲大陸的黑奴,醫院則是醫治水土不服或生病的奴隸。從醫院的規模可以推測當時Aguá Ize是一個不小的莊園,甚至比咖啡山還大。

   1975年聖多美獨立,葡萄牙人撤離這座西非黑島。在聖多美人歡慶從被殖民到獨立當家的同時,他們的能力無法應付如此社會劇變,也無法維持葡萄牙人留下的莊園制度,所以像敗家子一樣開始變賣所有資產維生,拆走所有建材搭建自己的房子,原先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的咖啡與可可,產量一夕之間一落千丈,經濟開始大幅衰退,聖多美人落入貧窮的泥淖。

  Aguá Ize在這樣的背景下廢棄了。短短的30年間,海風與時光將醫院侵蝕的殘破不堪,原先宏偉的建築只剩下旅人蕉佇立在門口迎著海風。屋頂上的鐵皮已不知成了誰家的圍籬,木門已在誰家的爐灶裡成為灰燼。剩下搬不走的歐式水泥建築,也與雜草和攀爬植物混為一體。

    20101128A_醫院廢墟_40  20101128A_醫院廢墟_42

  後來貧民入住各病房,佔地為王,每一個隔間是一個小家庭,甚至有著油漆寫的門牌號碼。醫院內現已沒水沒電,地上積水混著滑膩的青苔,走進後撲鼻而來的是一股霉氣,摻雜著排泄物的異味,有時可以在走廊上看到不知產出多久的CoCo*。

  這間醫院短期內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,單是院內的釘子戶就令人頭疼了。只能擺放在那任憑自然與人為的消磨。**

  20101128A_醫院廢墟_76   20101128B_魔鬼洞_37

* Coco是葡文stool的俗稱     **這顆石頭是聖多美人的魔法石,少了他,他們就不會做菜了!

魔鬼洞

20101128B_魔鬼洞_58  聖多美的觀光景點相當豐富,幾乎一個轉彎可以看到一片潔淨的沙灘,或是玄武岩矗立的岩岸。

  魔鬼洞是玄物岩的岩岸,特別的是有一個玄黑的海蝕平台距離岸邊約三四公尺,兩者間是一個天然溝渠,中間只有一座天然石橋相連。

  當潮水湧進時,海水沿著溝渠前進,氣勢磅礡的往石橋衝去。當大量海水瞬間填滿小小的橋下空洞時,激起激烈的浪花在空中飛騰。大潮的時候,最高據說可達三層樓左右,那天我們看到的只是一般景色,也已令人十分興奮。

  聽說也有一個腦殘歐洲白人,想要體驗海浪激起的快感,在大浪來前站到石橋上,然後他就沒有然後了。

 

七層海浪沙灘

  魔鬼洞的下幾個灣就是七層海浪沙灘,這大概是我們台灣人自己命名的吧!

  可能是這片沙灘的海底地勢較不平坦,所以海浪從遠方襲來時,真的捲起好多層海浪,不僅後浪推前浪,後浪還有好多浪,不枉稱為七層海浪沙灘。

  這裡的沙子踩起來很舒服,不過沙色較為灰黑,不是印象中的金黃。所以比較少在這裡戲水,大多前往Neves或Santana。

   20101128C_七層海浪_17   20101128C_七層海浪_22

L’Escapade!

  每次來到第三世界國家,總是會有一個念頭,退休後想要在那蓋一棟自己的小旅館,經營著小本生意,招呼來往旅客。不需要太多成本,存點小錢就可以當老闆,三餐還有人打理。

  當然,我似乎是更喜歡當一個旅客。

  然後來到像這樣的小旅館,讓熱情的法國夫婦招待。

  和我們認知的法國人一樣,他們不黯英文。所以多數時間都是子宏和他們聊天,我們在旁邊邊喝咖啡邊看著他們聊天(因為聽不懂,只能用看的)。

    20101128D_L'ESCAPADE_60  20101128E_大狗山_08

大狗山(Pico Cão Grande, 663m)

  前往Caué的半路上,在一片棕櫚樹田中,眼前忽然天外飛來一筆,莫名的尖山矗立在眼前。

  一柱擎天的氣勢令人震懾,一定得停下車和他合照一張。

  至於為什麼叫做大狗山,是一個未解的謎。

Praia Piscina

  Praia Piscina與Praia Jalé相鄰,一個岔路將兩座沙灘分離。

  Piscina的原意是游泳池的意思。一看果然名副其實,當聖多美從海平面隆起時,火山熔漿至此嘎然而止,像是有一雙無形的手將熔漿擋起,熔漿往兩側流竄,最後累了,在半路永久的休息。

  所以火山熔岩與沙灘圍出了一個淺藍的小水池,像極一座小型游泳池,深度和兒童池差不多。

  往兒童池的另一頭走去,像來到了成人池。有著柔軟的沙灘和寧靜的海水,要不是這裡離市區太過遙遠,真想每個月都來造訪一次。

  20101128G_Praia Piscina_25  20101128G_Praia Piscina_12  

藝術村(39號)

  關於這間民宿的名字也是眾說紛紜。常聽到的有39號、藝術村和一個我不知如何拼的葡文名字。

  姑且先叫他為藝術村吧!一走進屋裡,裡頭擺滿了油畫與木雕,幾張沙發和一張木桌,上頭擺著盛裝乾燥菊花的心型木籃,空氣中瀰漫著精油的香氛,好像來到了歐洲山間的小屋。

  屋外是木板搭建延伸的瞭望台,一邊是無垠大海,一邊是翡翠青山。我們可以邊啜著咖啡,邊翻閱著雜誌,恣意浪費一個悠閒的下午。

  20101128I_藝術村_89   20101128I_藝術村_8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p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