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下午是我在專訓中,除葡語課外,最認真的一堂課。講座是一位在非洲從事醫療團務多年的學長,曾帶過Burkina Faso和São Tomé醫療團,為我們解說當今國際援外工作潮流,與分享行前注意事項,很多內容值得一再省思。

  一般來說,國際援外計畫鮮少帶有非相關目的,像是美國常常在計畫中夾帶本國經濟利益與政治意圖,「援助」中東國家。台灣在中國的威脅下,不得不以利益交換在外交領域殺出一條生路,外交替代役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。

  外交休兵後,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逐漸緩和,援外計畫應該逐漸轉行,不再以外交目的從事國際援助,單純以人道救援角度,協助駐在國改善社會環境與發展經濟建設。外交替代役這名詞也應該走進歷史,因為我們不再是有所求的外交任務,而是國際志工服務潮流中的一個小波浪。

  也許我們仍將以外交替代役之名離開國門,但我們不僅是服役,數完一顆一顆饅頭而已。或許以志工之心,會幫助我們更能勝任未來一年的挑戰!

援外工作要有持續性

  援外工作是一個Program,而不是一個Project。講座提到一個例子,解決我心中一個朦朧已久、總覺得哪裡不對勁,卻又無法挑戰他的社會正向觀感與正確性的問題。

  義診是一件有意義且值得一做再做的事情嗎?

  從小到大,我們總聽著像史懷哲獻身非洲的動人故事,看著像醫龍、離島大夫日誌之類的日本漫畫,傳統社會告訴我們醫師應該扮演一個懸壺濟世的角色。若有幸(以現今健保制度與仇醫的社會,應說不幸)考進醫學院,會有許多機會前往台灣山地部落服務,或是在南印度藏族部落、泰北、緬甸等海外地區從事醫療援助。義診多為主軸規劃,再輔以公衛、教育等其他計畫。

  為什麼Che Guevara最後沒有從事醫療工作,投入南美洲的革命運動?

  義診屬於一個Project,醫療行為僅限解決當下問題,發燒退燒、咳嗽止咳、腹瀉止瀉。那義診結束之後呢?而又在義診之前呢?我們只能緩和在某個時間點的問題,何況能走到你面前的病人,多數是輕症吧?

  義診像是一陣旋風,帶來了當地迫切所需的醫療服務,充滿了各界愛心與資源。然而離開之後,又留下了些什麼呢?

  一個疾病產生的直接原因多數是病源體入侵人體,其共構的間接原因可以是政府機能不佳、基礎建設不足、醫療環境不健全、公衛防治不夠、民眾教育程度不高等社會問題。醫療行為可以治療疾病,但無法改善社會問題。所以看到百姓身受疾苦纏身的人,若能透視背後的社會問題,又能夠熱血沸騰,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當代的Che Guevara。

  現在這個年代,無法也不需要再像過往以鮮血染紅大地,實現自己的理想。循序漸進且持續的規劃,培養社會變遷潛動的種子,時機成熟或許能看到盛開的花朵。

  我們的身分是役男,駐外期間僅有十個月左右,而我以醫療專長申請,目前得知主要工作為在駐地看診,應該不會成為計畫規劃者,目前也尚未有這樣的能力。先多看、多聽、多觀察、多學習吧!經驗可以讓一個人成長,也是儲備未來的力量

不要提高當地人的慾望

  怎樣的生活才是快樂?又怎樣會不快樂?不同的認知與價值觀,對於「我很快樂」的定義很可能南轅北轍。以最現實的說法舉例,貧窮的人可以是很快樂的,而富有的人也可能是痛苦的。

  當兩個不同的文化交會,彼此的價值觀會互相衝擊。沒有所謂的是與非,但彼此可能改變原有的想法。

  像我曾經到過南美洲、斯里蘭卡、菲律賓等相對落後台灣的國家,發現每個地方最令人討厭的就是Tuk-tuk司機,其次就是商人掮客。因為他們最容易與外國觀光客接觸,所以他們不再像鄉村居民一樣淳樸,每個人都唯利是圖,他們的快樂建立在收入的多寡。如果給得小費不符合他的預期,或是不滿足他的漫天喊價,他可能會擺臉色,甚至詛咒大罵。每一次旅行,最值得回味的總是在某一個不起眼的小鎮,因為那裡受到的觀光污染最少,人與人之間更能單純的來往,他對你沒有(或少許)任何物質慾望,唯一想要的就是成為你的Amigo。

  聖多美位處西非外海的一座小島,像是遺世而獨立的一座黑島,聽說是相對淳樸的地方。希望我們抵達時,仍可以被濃濃的單純熱情環繞。

不要把當地人當笨蛋,不然他會變成渾蛋給你看

  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,不管在台灣或是在世界何處。領導團隊時,最怕不信任底下的人,所以大小事一手通抓。講好聽點叫做事必躬親,說難聽些是「做到流汗,嫌到流涎」。最後組織像一團散沙,帶頭的累得要死,其他人則在一旁納涼看戲。

  也許領導者會認為瑣碎雜事自己做完最快,若將事情分配下去,經口頭傳遞指令到事情完成,等待的時間曠日費時,或是對方無法事事順應己意,成果不如預期,讓領導者無法信任。但他忽略每個人都需要在團隊中找到定位, 在工作中得到成就。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無所事是,無法投入工作獲得成就,或自己不被團隊信任,能力受到質疑,在組織中活似個活動障礙。

  能力再好的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也會慢慢變質。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何苦吃力不討好呢?

  就像在醫院裡,我們也曾經當過渾蛋一段時間,不過我們也當得非常樂意。醫護關係也適用這個規則,類似的話也曾經聽過一些護理人員說過。

  很有收穫的一個下午,團長的分享遠比其他課程來得有用。他的理念很值得放到口袋裡帶到國外,時時刻刻可以作為借鏡。

  出發在即,團長提醒我們三件事情:

    •     閒暇時間閱讀塵封已久的書籍
  •     紀錄國外生活的點點滴滴
  •     建立國外人脈

 

  加油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p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